遵义红色文化是什么-遵义红色历史介绍
遵义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结合贵州遵义地区的社会、 经济、生态、文化, 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 形成的独特地域文 化。其以物质形态为 依托,如以遵义会议 纪念馆为代表的革命 遗址、纪念地等,并具有多种形式如革命四渡赤水纪念馆
遗迹、纪念地、娄山关战役遗址、四渡赤水遗址等物质载体。这些载体承载着深厚的思想内涵,与其历史的、革 命的、红色的主题紧紧相联,由此激发民众的价值观念及思想,而成为革命传统、精神和理想教育的生动教材。
中国工农红军先后在贵州足迹68个县(市、区、特区),建立了滇黔桂、黔东、黔北、黔西北革命根据地,特 别是以"遵义会议"为代表的系列重要会议的召开,以四渡赤水为代表的重要战役,成为红军长征中具有标志性 的事件而载入中国革命历史史册。
1930年4月,中国工农红军左右江革命根据地遭敌袭击而失败,第七军军部与第一、二纵队约3000人经历艰 苦转战进入贵州。5月攻占榕江县城并大捷,摆脱了弹尽粮绝的困境。从左江革命根据地被迫转移的红八军第一 纵队也辗转来到贵州黔西南,在敌强我弱残酷斗争环境下得到少数民族百姓支持,进行了半年的休整,安全渡过 最为艰难的阶段。1934年5月,红军第三军在贺龙、关向应等率领下西渡乌江进入黔东,得到短暂修养补充后逐 渐发展壮大。
1931年6月19日,遵照中共中央、中革军委电令,在贵州开辟黔东革命根据地,建立了区革命委员会17个, 乡苏维埃100余个,在印江、德江、沿河、松桃、石阡、江口等地域纵横200余里,人口达10万人以上,为日后 红军新战略力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。
1934年8月,红军红六军团9000多人撤出湘赣根据地,跨越敌境5000多公里,历经坎坷和重大损失后,于10 月24日,来到贵州印江木黄与红三军(即后来的红二军团)会师,并结成团结战斗的整体,新开辟了湘鄂川黔革命 根据地,策应了中央工农红军的战略转移,为此后红军新战略力量的形成(即红二方面军的成立)创造了条件。
1934年10月,中央工农红军被迫放弃中央苏区后,突破敌人四道封锁 线到达湘黔边境,从出发时的8万余人锐减到3万余人。危急关头,毛泽东 建议放弃原计划,立即转兵向西。在中共中央负责人紧急会议上,张闻天、 周恩来、王稼祥等多数同志赞成和支持毛泽东的主张。12月,红军进人贵 州黎平,经过三个多月艰难、曲折的斗争和准备,召开了 "黎平会议” O 1935年1月1日,又在瓮安猴场召开了 "猴场会议”,为"遵义会议”的胜利 召开作了充分的预备。
1935年1月15日至170,在遵义召开了核心会议"遵义会议"。1935 年2月5日,在川滇黔三省交界处召开了 "鸡鸣三省"会议;1935年3月10 日,在遵义枫香镇苟坝又召开了 "苟坝会议”,系列会议的召开,成为’‘遵 义会议"的续篇,成为遵义会议革命传统和伟大长征精神的重要标志。
历史不会忘记,在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最危难之际,黔中大地是革命 力量休养生息、发展壮大的"福地",是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的"宝地”。
"遵义会议"和’‘长征文化",留下了让贵州人民倍感骄傲和自豪的文化 印记,成为贵州人民’‘精神高地”的构筑之基,不断地鼓舞、激励着贵州 一代又一代儿女革命的斗志和建设发展经济社会美好篇章的热情。
今天,时代又站在了新的起点。习总书记提出了 "中国梦"的伟大战 略目标。"中国梦",之于国,是民族复兴之梦,是国家富强之梦。《大学》道:“而欲治其国者,先齐其家;欲齐其家者,先修其身;欲修其身者,先正其心。”而"遵义红色文化"正是当代教育不可缺、不可替代、 不可再生的珍贵的教育资源。中华民族的未来需要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具 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接班人,才能确保几代人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生生不息,确保"中国梦"的实现薪火相传。
遗迹、纪念地、娄山关战役遗址、四渡赤水遗址等物质载体。这些载体承载着深厚的思想内涵,与其历史的、革 命的、红色的主题紧紧相联,由此激发民众的价值观念及思想,而成为革命传统、精神和理想教育的生动教材。

1930年4月,中国工农红军左右江革命根据地遭敌袭击而失败,第七军军部与第一、二纵队约3000人经历艰 苦转战进入贵州。5月攻占榕江县城并大捷,摆脱了弹尽粮绝的困境。从左江革命根据地被迫转移的红八军第一 纵队也辗转来到贵州黔西南,在敌强我弱残酷斗争环境下得到少数民族百姓支持,进行了半年的休整,安全渡过 最为艰难的阶段。1934年5月,红军第三军在贺龙、关向应等率领下西渡乌江进入黔东,得到短暂修养补充后逐 渐发展壮大。
1931年6月19日,遵照中共中央、中革军委电令,在贵州开辟黔东革命根据地,建立了区革命委员会17个, 乡苏维埃100余个,在印江、德江、沿河、松桃、石阡、江口等地域纵横200余里,人口达10万人以上,为日后 红军新战略力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。

1934年10月,中央工农红军被迫放弃中央苏区后,突破敌人四道封锁 线到达湘黔边境,从出发时的8万余人锐减到3万余人。危急关头,毛泽东 建议放弃原计划,立即转兵向西。在中共中央负责人紧急会议上,张闻天、 周恩来、王稼祥等多数同志赞成和支持毛泽东的主张。12月,红军进人贵 州黎平,经过三个多月艰难、曲折的斗争和准备,召开了 "黎平会议” O 1935年1月1日,又在瓮安猴场召开了 "猴场会议”,为"遵义会议”的胜利 召开作了充分的预备。
1935年1月15日至170,在遵义召开了核心会议"遵义会议"。1935 年2月5日,在川滇黔三省交界处召开了 "鸡鸣三省"会议;1935年3月10 日,在遵义枫香镇苟坝又召开了 "苟坝会议”,系列会议的召开,成为’‘遵 义会议"的续篇,成为遵义会议革命传统和伟大长征精神的重要标志。
历史不会忘记,在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最危难之际,黔中大地是革命 力量休养生息、发展壮大的"福地",是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的"宝地”。
"遵义会议"和’‘长征文化",留下了让贵州人民倍感骄傲和自豪的文化 印记,成为贵州人民’‘精神高地”的构筑之基,不断地鼓舞、激励着贵州 一代又一代儿女革命的斗志和建设发展经济社会美好篇章的热情。
今天,时代又站在了新的起点。习总书记提出了 "中国梦"的伟大战 略目标。"中国梦",之于国,是民族复兴之梦,是国家富强之梦。《大学》道:“而欲治其国者,先齐其家;欲齐其家者,先修其身;欲修其身者,先正其心。”而"遵义红色文化"正是当代教育不可缺、不可替代、 不可再生的珍贵的教育资源。中华民族的未来需要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具 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接班人,才能确保几代人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生生不息,确保"中国梦"的实现薪火相传。
以上就是"遵义红色文化是什么-遵义红色历史介绍"文章的全部内容,如果您有培训需求,欢迎咨询网站右上方的培训电话,遵义红色培训的老师将为您竭诚解答!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zyhpx.cn/red/zy/94.html,本站部分文章转载自互联网,侵权请联系删除!
- 相关文章
- 长征途中建立的影响最大的县级革命政权组织-遵义县革命委员会旧址
- 探秘历史丰碑,传承红色基因 —— 遵义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简介概况
- 遵义红色基地在哪里?遵义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简介 | 追寻革命足迹,传承红色精神
- 遵义是红色革命老区吗?——从遵义会议到红色教育基地,解码遵义的革命老区地位
- 遵义红色故事演讲稿3-5分钟
- 四件文物,带您感受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
- 曾祥铣:遵义会议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
- 舌尖上的遵义红色餐饮文化——黔菜异军突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