贵州遵义仁怀人,1935年春参加革命,193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,历任江苏崇明县工委委员兼游击队政治部主任,崇启海三旅政治部主任,新四军一师三旅九团政治部主任,南通警卫团政治部主任、副政委、副县长,新四军苏浙军区三纵八支队政委、三纵政治部主任。
土地革命战争时期,任红军学校第四分校教员,红六军团第十六师司令部参谋,军团司令部参谋,军团教导团军事总教,二方面军红军大学干部指挥科科长。抗日战争时期,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队长兼教员,第一分校编辑主任,第三支队支队长,军教科科长,胶东支校副校长、校长,山东纵队五旅参谋长,胶东军区参谋长,军区参谋处处长,胶东军区南海军分区司令员,警备五旅旅长。
何知重字良权,贵州遵义桐梓人,1936年11月11日任少将。贵州讲武堂第二期毕业。军校毕业后服务于黔军,毛光祥主政贵州时任25军军部副官长。王家烈主政后升任25军第1师师长。是逼王下台的高级将领之一。
字绍武,贵州遵义市桐梓人,生于1893年7月10日。贵州讲武堂、陆军大学特别班第2期毕业。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,贵州省人民政府委员,贵州省政协副主席,贵州省中苏友协理事。
1920年任周西成营营附长。1929年6月,毛光翔在王家烈等桐梓系骨干支持下,重组二十五军各部反攻贵阳,赶走李燊部及滇军,恢复了桐梓系在贵州省统治权。10月2日,国民政府正式任命毛光翔为第二十五军军长兼贵州省政府主席。
6月入川作战,升任第1混成旅旅长。1925年2月袁祖铭以北洋政府名义任其为贵州省军务会办。1926年4月任北洋政府贵州省省长。8月任贵州省政府主席兼国民革命军第25军军长。1927年2月任国民政府贵州省政务委员会委员、贵州省政府主席。
早年在黔军任职,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25军6团团长兼贵州西路清乡司令,1929年任贵州省务川县县长,1932年任第25军2师师长,1934年在滇黔境内参加围剿红军,1935年5月任第102师师长,抗战爆发后参加淞沪会战、武汉会战,1939年3月参加南昌会战,7月任第4军副军长兼102师师长,并兼任衡耒警备司令,9月参加第1次长沙会战,1943年5月兼任赣南师管区司令,1944年调任第88军副军长,1946年任国防部中将部员,1949年11月任黔北绥靖区副司令,11月24日在贵州遵义参加起义。
少将军衔,贵州遵义市怀仁人。抗战期间曾任第66军新编28师84团1营营长,1942年参加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,1943年春任军事委员会滇西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队长,抗战胜利后曾任第89军警卫营营长,1949年9月任第89军独立第6旅少将旅长,12月26日在贵州仁怀投诚。
1907年考入贵州陆军小学,后相继于武昌第三陆军中学、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步科毕业。随后,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步科。1919年任黔军袁祖铭部参谋长。袁祖铭对英军妥协,刘端裳时兼任68旅旅长,下令开炮,赶走了英国军舰。
陈沂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,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,我党宣传思想工作的杰出领导人,我军优秀的政治工作者。原名陈毅。建国初期,他在陈毅元帅的直接领导下工作。毛
原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原国民党陆军中将。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。参加了北伐战争。历任国民党军营长、团长、第十四军第八十五师师长;抗战时期,任第十四军军长、第五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十四军军长、第四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十四军军长、第三十六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十四军军长、第十九集团军副总司令。
刘眉生,字天嘏,贵州省遵义县南白镇人。贵州省遵义县南白镇人。恼羞成怒的日军于1937年10月28日凌晨,再次向洪山阵地发起猛烈炮击,率团参加太原外围保卫战——忻口战役,所部担任防守洪山阵地的任务,他深知守土责任重大,在到达阵地之时,就慨然作书与家中妻儿诀别,表达了他义无反顾的决心。